《从军行七首(其四)》——唐代:王昌龄
青海湖上空,阴云连绵,暗淡了皑皑的雪山。在孤城之上,将士们遥望远方,玉门关静静伫立。
黄沙之中,战士们经历百战,金甲已被磨穿。他们的誓言,是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。
王昌龄,字少伯,是汉族的盛唐诗人,来自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。早年生活困苦,主要依赖农耕为生。开元十二年(724年),他西出长安,踏上了出塞之路,其中许多著名的边塞诗都写于此时。他在30岁左右中进士,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,然而,因某些原因,他曾被贬至岭南,最终返回长安,并在那里担任江宁丞。然而,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,最终被谤谪为龙标尉。757年10月,他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。
唐玄宗实行募兵制后,文人纷纷投身军队,希望以此获得边功。开元十三年,王昌龄游历西北边地,深入体验边塞生活,创作了众多边塞诗。后人认为,王昌龄是边塞诗的创始人和先驱。
“从军行”是乐府旧题,内容多为描绘军队战争之事。王昌龄以他独特的艺术手法,将边塞的壮美景色与战士们的英勇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。
“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”。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阴云,暗淡了皑皑的雪山。孤城之上,将士们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,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。
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。战士们身经百战,金甲已被磨穿,但他们的决心依然坚定。楼兰,汉西域国名,这里代指唐西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,也是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。他们誓言,不打败敌人,绝不返回。
王昌龄的这首诗,通过雄浑的环境描写和悲壮的情感抒发,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。他的艺术技巧,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经典诗词中的佳作,让人回味无穷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武汉联合发展停车场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中国经典诗词赏析之《从军行》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